我有一位网友,是一位退休教师,家住在农村。
最近他与在北京工作的儿子微信聊天时,无意间说出了自己要去看牙科的事,随后儿子发来了一个红包,说里面有3000块钱,是给爸爸看牙用的。
做父亲的想,这钱坚决不能收,理由是,自己有退休金,不缺钱花,年轻人用钱的地方多,我们不能拖累他们。做母亲的主张收下这钱,理由是,钱代表了孩子的一片孝心,不收就是拒绝孩子尽孝,会冷了孩子的心。
老夫妻争执不下,各有各理,但红包发在丈夫手机上,只能等到24小时后,红包里的钱回归原主了。
这事发到朋友圈的微信群里,微友们众说不有的赞成不收,说要告诉儿子,父母不缺钱,缺的是儿女的陪伴,做儿女的常回家看看,比钱更重要。有的说这钱该收下,钱花不了可以存着,早晚还是儿子的,但要养成儿子尽孝的习惯。
但我觉得,凡事都要看具体情况,家庭境况不同,钱的意义也不同。在有的人家,一千元可解燃眉之急,而在另外的人家,可能十万元都不放在心上。这就是说,在需要钱的时候钱很重要,在不需要钱的时候,钱跟普通的纸没有什么区别。儿女因为工作远离父母,给父母奉上一点钱,这也是一种尽孝的方式。如果做父母的硬是要求儿女常回家看看,就是对儿女的拖累了,会给儿女增加负担。
最近我们这里一位老教师病逝,我去看望时了解到,他的三个儿子,两个在外地工作,个在衣村。早年一直是三个儿子同等承担赡养义务,商量好三个儿子每人每月出多少钱。而等到了生病的时候,三个儿子互相攀比,都愿意出钱,没有一个愿意在身边伺候。不得已的情况下,她老伴儿每月花6000元把他送到了一所养老院,但没出三个月就去世了。
可以想想,对于这种情况来说,钱又有什么用?很多人都在评论,这位老师不聪明,当年就不该收那个身边儿子的赡养费,其余两个儿子在外面都有份体面的工作,一个儿子留在身边陪伴,多么幸福美满的生活,却不会享受,实在可儿女的钱该不该收与父母的钱该不该给儿女,都有说不清的道理,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辩证分析才对。
(作者:子豪启容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