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聊斋:守灵夜棺材震动,端公说是“诈尸”,不出月余儿子死了

新聊斋故事:守灵棺震

承聊斋之志,谱静月新篇|颂古之情义,明今世德尚

早些年,在我四川老家的村子里,有这样一件疑似“诈尸”的事,但听到后面的一些流言,这事情可能并没那么简单。

沈家沟有个沈老太,已经七十五岁了。她身体一直有病,从五六十岁到七十多岁,基本上都没有断过药,但她一直病而不死,坚强的活着。

他家有三儿两女,儿女们都成家了。

沈老太从60岁以后,因为生病都是儿女们轮流照顾。三个儿子一家照顾一年,两女儿照顾一年。轮着照顾的那家,就将母亲接到家中,其他兄弟姐妹则给抚养费。

这些年生活压力太大,村里人都到了外地打工。他家的儿女们也不例外,毕竟除了老人,还有小孩需要养育。

因此,大多时间就是照顾那一家,留下一个人在家照顾母亲,别的儿女都外出挣钱。在外人看来,他家的孩子也是很能干,也很孝顺的,没有为照顾母亲发生过争吵。沈老太75岁那年,正是应该老三照顾母亲。

老三的媳妇秀珍就留在家,她也一直用心的照顾婆婆。可沈老太病了这么多年,终于在一天晚上咽了气。

秀珍连忙打电话给丈夫,接着又通知所有的兄弟姐妹。儿女们接到电话后,都是马上请假,在一天时间内全都从外地赶了回来。

看着忽然长逝的母亲,儿女们虽然悲痛,但心头大约也都松了一口气,为受病魔折磨的母亲,也为自己。

母亲死了,丧事一定要办好的!

子女们出钱,请了丧乐团,还请了附近一个有名的端公先生来做法事,儿女们也希望母亲能平安归地府,并保佑家中兴旺。

上山安葬的前一天晚上,沈老太被抬入棺中,儿女们在棺前流着泪跟沈老太告别后,棺材盖放了上去,并打上了封棺钉。

这一夜,最后的告别,儿女们都要在棺前守灵,以尽孝道!

那端公先生,按照传统的仪式,在灵堂上开始唱着一些听不懂的语言。

就在这时候,靠在棺材边的几个人都听见声音,棺材似乎在轻轻震动,还有微弱的“好闷,闷死我了”的声音!

当时屋中的人不少,除吴老太的儿女孙子辈,还有一些亲戚。那端公先生也发觉了异常,暂时停下唱颂。大家相互看着面面相觑,有些被吓得脸色煞白。

端公先生看向吴老太的大儿子,意思是要他说话,看他的意思办。

大儿子向端公先生,给了一个眼神。于是那端公先生开始又跳又唱,手里一个铃铛也猛烈的摇动起来,把这棺材微弱的声音掩盖了下去。

端公先生说这是诈尸,大家不必惊慌,他以前遇到三次了都镇压下去了。吴老太需要尽快送葬,入土为安。

大儿子说,妈都死了两天了,怎么可能还有声音。刚才是大家幻觉了,安抚那些儿女们不要害怕。对大哥的说法,三儿两女均没有什么异议。

那端公跳着唱着,过一会后就再也听不到棺材震动声了。

第二天一早,请来的“八大金刚”就把棺材抬到山上,让母亲入土为安了!事后,大儿子除了给端公先生的工钱,还加了一个厚厚的大红包,这“诈尸”的事情,多亏了端公先生帮忙,才没有出现什么状况。

​儿女们又在家里给老人守了几天孝,头七过后因为工作忙,就各自回城了。

本来,事情到这里也很完美的。

但是吴老太死后一个月,他回到城里的大儿子,一天在工地上不知怎么就被一辆泥头车碾过去了。于是乡间就有了很多说法,说是他母亲回来接走他的。

(本文根据网友小宋提供的信息改编,不保证真实性)

申明:本文由静月斋原创(作者|阿飞),新民间故事,采集自民间的传言以及网友分享,不作科学考证,仅仅是一种民间文化延伸,不得与封建迷信对号入座。喜欢请关注@静月斋文化

(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,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