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志怪故事二则——虎恤人,范 端

虎恤人


凤翔府李将军被老虎捉去,老虎蹲踞在他的身旁,他频频地高呼'’大王饶命'’,虎就表现出高兴的样子。一会儿,它驮着李将军走了十几里,把他投进一个洞窟中。洞窟里有两三只虎崽儿。

这些虎崽见了人很高兴。老虎在洞窟上面往下看了许久才离去。

以后老虎进到洞窟中来,总是分一些自己弄到的肉给李将军。十几天之后,虎崽像狗那么大了,全都能蹦跳着吃奶了,老虎就把它们叼出洞去。到了第三个虎崽,李将军怕虎崽没了,自己死在洞中,就把虎崽抱在怀里,说道:'’大王难道不把我拉出去?'’

于是老虎把尾巴伸下来,李将军拽着虎尾巴,出了洞窟。他又对虎说:'’多谢你已经保护了我,难道不能送我回家?'’虎又驮着李将军,把他送到当时捉他的地方,然后离开。

它每三天,到李将军住处来一趟,好像是来看望他。二十天当中,它来过五六回。村里人很害怕。后来它又来,李将军就对他说:'’大王来看我,这很好,但是村里人害怕,希望你还是不来吧。'’过了一个月,它又来过一回,从此就再也没来过。

【原文】凤翔府李将军者为虎所取,蹲踞其上,李频呼 :“大王乞一生命 。”虎乃弭耳如喜状。须臾,负李行十余里,投一窟中。二三子见人喜跃,虎于窟上俯视,久之方去。其后入窟,恒分所得之肉及李。积十余日,子大如犬,悉能陆梁,乳虎因负出窟。至第三子,李恐去尽,则己死窟中,乃因抱之云 :“大王独不相引?”虎因垂尾,李持之,遂得出窟。李复云 :“幸已相□,岂不送至某家?”虎又负李至所取处而诀。每三日,一至李舍,如相看。经二十日,前后五六度,村人怕惧。其后又来,李遂白云 :“大王相看甚善,然村人恐惧,愿勿来 。”经月余,复一来,自尔乃绝焉。(出《广异记》)


范 端

涪陵一个叫范端的里正,为人精明能干,任州县随便调遣使用。时间长了,他变成了一只老虎。村邻叫苦不迭,就把这事向县令报告说:'’范端经常领着野外的老虎进村,偷吃牲畜。'’县令说:'’这是不喜欢他的说法,天下哪有这样的事!'’

于是就召见范端,问他是怎么回事。范端回答的和县令说的一样。时间长了,总有只老虎夜里进入仓内偷肉,到天亮没能出来。人们轮流交替地包围它,被他伤了好几个人。老虎跑掉之后,老人们又把这事告诉了县令。

县令于是严格地盘问范端。范端这才详尽地回答说:'’我常常想吃生肉,但是自己弄不到。有一天夜里确实到东家的猪圈里偷吃了一头猪,觉得很有滋味。所以见了那种挺胖的人也就想吃。但是苦于没有伙伴,每天夜里就到处寻找。遇到两只虎,这两只虎就跟着我。所有得到的食物,都一块分着吃。也不知自己将要变成老虎。'’然而察看他的举止,他就像喝醉了一样。

县令给他讲了一番道理之后,打发他走了。这一夜范端离去,过了几天才回来。他在家里住了三四天,到了黄昏后,野虎就来到村外吼叫。村里人害怕,又要杀范端。范端的母亲就告诉他,让他赶快离去。范端哭泣着告别了母亲。

几天之后,有人看到了三只虎。其中有一只,后左脚还穿着靴子。范端的母亲听说以后,就漫山遍野的寻找,终于找到了。范端的母亲号哭,有两只虎去,穿靴子的那只虎留下了。老虎走近母亲,闭着眼睛趴在那里。

母亲为他脱去靴子,那只脚仍然是人脚。母亲捧着这只脚痛哭。好久好久,母子分离。这以后乡里人经常见到这三只虎,有人呼喊'’范里正'’,其中两只吓跑了,一只回过头来看,俯仰再三,好像很悲怆。从此不知它到什么地方去了。

【原文】涪陵里正范端者,为性干了,充州县佐使。久之,化为虎,村邻苦之,遂以白县云 :“恒引外虎入村,盗食牛畜 。”县令云 :“此相恶之辞,天下岂有如此事?”遂召问,端对如令言。久之,有虎夜入仓内盗肉,遇晓不得出,更递围之,虎伤数人, 逸去。耆老又以为言。 县令因严诘端所由,端乃具伏云 :“常思生肉,不能自致。夜中实至于东家栏内窃食一猪,觉有滋味。是故见人肥充者,便欲啖之,但苦无伍耳。每夜东西求觅,遇二虎见随,所有得者,皆共分之,亦不知身之将变。“然察其举措,如醉也。县令以理喻遣之。是夜端去,凡数日而归,衣服如故。家居三四日,昏后,野虎辄来至村外鸣吼。村人恐惧,又欲杀之。其母告谕令去。端泣涕,辞母而行。数日,或见三虎,其一者后左足是靴。端母乃遍求于山谷,复见之。母号哭,二虎走去,有靴者独留,前就之。虎俯伏闭目,乃为脱靴,犹是人足。母持之而泣,良久方去。是后乡人频见,或呼范里正,二虎惊走, 一虎回视,俯仰有似悲怆。自是不知所之也。(出《广异记》)

  • 809
    A+