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志怪故事1301(大王,《耳食录》,和聊斋里的大王完全不同)

大王

译:

某乙雄壮有力,他的同伴们都佩服。大家在一起说到某个空宅子一直闹鬼,相互约定:谁敢去那里过一夜,大伙儿凑钱给他买酒。某乙本是个酒徒,听到这话很兴奋,说:“请以酒为信(译者注:息壤,秦国地名。战国时,秦武王使甘茂约魏以伐韩,茂恐武王悔,与其于息壤盟约。后遂以息壤指信守盟约而不渝),我愿前往见鬼魅而订立城下之盟。倘若有辱使命,任凭你们给我戴上女人的头巾和发饰。”众人称赞他语言豪壮,乙也自我感觉无所畏惧,于是腰悬宝剑整好行装,夜晚去空宅过夜。众人从外面锁上门都走了。空房里非常静谧,只有微弱的蜡烛光闪闪烁烁。乙本来胆子不大,仅仅是凭着酒劲儿,忘了身处困境之中。到这时也风声鹤唳草木皆兵,渐渐产生恐惧胆怯之意,放下帷帐并将剑置于枕头之下,心情不安而不能入睡。

二更之后,看到墙角突然出现一个妇人,惨白的脸上色块斑驳,黑衣蓬头,嘻笑着面对墙壁,像是在想什么事。不多时,扬起鼻子到处闻,慢慢往床边走来,开口说话,表示愿意与乙同床。乙害怕极了,急忙起身拔剑,惊慌手抖,剑掉到了床下。妇人看着他直笑,说:“新弦可续,故剑何来?(译者注:“故剑”指元配之妻。典出《汉书·外戚列传上·孝宣许皇后》。汉宣帝即位前,曾娶许广汉之女君平 ,及即位,封为婕妤。时公卿议立霍光之女为皇后,宣帝乃“诏求微时故剑”。群臣知其意,乃议立许氏为皇后。此句双关,意为:配偶可随时新续,为何非要原配)”妇人于是下拜,求帐神开门。乙则紧紧抓住帐门,使帐门不得开。过了很久,妇人怒道:“你不接纳我是吗?我去请大王来主婚,看你还能不做女婿不?”当即开门出去了。

乙非常窘迫,高呼大叫,因夜深而偏僻,始终没人回应。想到一会儿大批鬼怪一来,必被他们支解。彷徨无策,发现床头有一只大酒瓮,足可以容身,乙于是祝告道:“酒啊酒,以前拿你当城下之盟的信物,现在你是救急的朱家(译者注:朱家,人名,秦汉之际的游侠,以助人之急而闻名于关东)大侠了。请您保护我,不要让酒国之中丧失一个壮士啊!”祝完急忙钻进酒瓮,用盖子盖好瓮口。酒瓮一侧有个小洞,可容一只眼往外窥看,就蹲下身子屏住呼吸往外瞄。

不一会儿众鬼聚集而来,以妇人为前导,一个个又黑又丑,装束类似衙门的皂役。另有几人,用交椅抬着一个人来,那人头大身短,语言含混不清,——众鬼对其惟命是听,像是主仆,——这就是妇人所说的大王。呜噜几声,不知说了些什么,众鬼争相向前,撕帐翻被,没有找到乙,都回报说:“逃了!”继续在室中到处搜索,接近酒瓮时,乙颤抖不已,牙齿磕磕直响。妇人说:“里边有声音,找找看。”一鬼上前,立即仆倒地上。又一鬼上前,又仆倒。这时所有的鬼互相看着不敢近前。大王发怒,亲自从交椅上下来,笨拙地挪动过来,忽然就如同有人当胸给了一掌,大王连连往后翻了几个倒跟头,哀呼道:“杜康侯宽恕我!”群鬼也都跪下请求饶恕。过了好一会儿,群鬼将大王扶上椅子,一哄而散。乙心知酒神在保护自己,而嘴已经不会说话,心里感激而已。

到早晨,伙伴们开门进来,到卧室见到一片狼藉,非常吃惊,没人知道乙现在在哪里。直到上午才发现他在酒瓮中,急忙弄出来,已经快绝气了。用水灌了半天才逐渐苏醒。一人开玩笑说:“你既然没有斗大的胆,为何自找难受?正说稳坐中军帐呢,谁请君入瓮呀?”乙详细叙述了夜来的事情,并且说:“不是酒神出手,我已经消受了无盐(译者注:无盐女,传说姓钟离,名春,因系齐国无盐邑人而得名。奇丑无比)的滋味了,可有酒拿来给我压压惊吗?不仅仅为此,也是为了用它来报答我的知己呀!”众人大笑,为他办下酒席狂饮喧闹到天黑。

非非子说:世上反对喝酒的人,总爱将酒形容为酖毒,若让这种人在座,则非常乏味。而那些嗜酒如命之徒,意思就好像天下如果没有杜康,则大千世界一天都不能住。这两种人都不对。我认为酒能“成礼”、酒能“生祸”的说法,都出自于圣贤之书,关键在于适量而已。我气量似刘公荣而不持酒戒,仰慕陶渊明的风度而不逃醉乡,愁了喝一点,高兴就不喝;或者高兴就喝一点,愁了就不喝。对于酒既没有过多厌恨又没有特别嗜好,会有谁来指责或赞扬呢?苏东坡说过,无酒学佛,有酒学仙。没听说将酒视为可有可无的人却愿意去做酒鬼酒徒的。然而酒曲确实可以另生风味,就像度索山蟠桃树下的人(喝酒、吃蟠桃都能成“仙”),其间的奥妙也是说不完的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