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志怪故事(李章武传,唐代传奇)

李章武传

译文

李章武,字飞,他的祖先是中山人。生来敏明博学,遇事便能搞明白,非常有学问,有极高的水平。虽然弘扬大道自视清高,却不愿整洁修饰,而容貌娴雅美好,又很温和。与清河的崔信友好,崔信也是个高雅的人,收集了很多古物,因为李章武精细敏捷,每当拜访辨析论说,都能透彻地说出其深远微妙之处,探索其根源,当时人把他比作晋朝的张华。

贞元三年,崔信担任华州佐史。李章武从长安来到这里,几天后,在外行走,在市场北街见一妇人很美,于是谎骗崔信说:“到城外与亲朋好友在一起。”

于是在美人家租了房子,主人姓王,那美人是他儿媳妇,高兴地和她私通。住了一个多月,花费计有三万多,为美人花费的还要加倍。随即两人能和谐相处,感情更加深切。不久,李章武涉有事情缠身,告别回长安。情意深厚的话别,李章武留给她交颈鸳鸯细绫一匹,又赠诗道:“鸳鸯绮,知结几千丝,别后寻交颈,应伤未别时。”

妇人答谢白玉环一个,又赠诗道:“捻指环相思,见环重相忆。愿君永持玩,循环无终极。”

李章武有个仆人叫杨果,妇人给他钱一千,用来奖励他做事勤奋。

分别后,已有八九年,李章武家住长安,也没有与她通信。

到贞元十一年,因为友人张元宗住在下邽县,李章武又从京城去与张元宗会面。忽然想起过去相好的,就回转车头渡过渭水去拜访。

天黑到华州,要住在王氏家。到她家门口,寂静没有行迹,只是在外面有宾客下榻处而已。李章武以为他们到乡下务农去了,暂时住在郊外,或者亲朋好友邀请聚会,还没回来,就在她家门前停留。将要离别到其它地方住宿,看见她家东边的邻居回来,走近询问。说:“王氏的长者,已舍弃家产外出游历,他儿媳妇死去已两年了。”

又详细和她交谈,她说:“我姓杨,排行第六,是东边邻居的妻子。”

又问李章武姓氏,李章武都告诉了她。又说:“从前曾有仆人,姓杨名果吗?”

答:“有。”

于是哭诉道:“我做家里的媳妇已经五年,与王氏彼此交好,她曾说:‘我丈夫家就象旅店,阅人无数,其中来往调戏的人,都用尽了钱财,甜言蜜语海誓山盟,不曾动心。近年,有个李十八郎,曾经住在我家,我初见他,不觉失身于他,以后与他私通,确实蒙受他的欢心喜爱,现在和他分别多年,怀念之心,有时竟一天不吃饭,整夜睡不着觉。我家人当然不能托咐,他非东即西地奔波,没有时间相见了。偶尔有机会来到,希望靠外表姓名证明,如无差错,拜托敬奉,并说明我的深情厚意,只要有仆人杨果的就是。’不过二三年时间,她卧病不起。临死,又拜托说:‘我本出身寒微,曾承蒙君子厚爱,心常感激思念,久而成疾,自己料想不能好了。从前所托咐的,万一他到此,请表明我在九泉之下心中的怨恨,千古离别的感叹。仍然要求留在这里,希望神会在冥冥之中似乎要帮助我。’”

李章武要求邻妇给开开门。让跟从的人买薪柴、牧草和食品,正要整理床褥,忽然有一妇人拿着笤帚出房扫地,邻居妇人也不认识。李章武于是问跟从的人,说:“是屋里的人。”

又走近问她,就慢慢地说:“王家已死的媳妇,感谢你的恩情深厚,要来与你相会,恐怕你惊异恐惧,所以让你先知道。”

李章武应承说:“我来此的原因,正是为此。虽然是阴阳殊途,人都顾忌畏惧,可是思念之情到了极点,确实不能怀疑。”

说完,拿笤帚的人非常愉快地走了,又有所顾虑徘徊不前而被门遮住,立即不见了。于是准备了饮食,招呼祭祀。自己吃喝完毕,就寝。

到二更时分,灯在床的东南,忽然变暗,如此多次。李章武心知有变,于是让人移动灯烛离开墙壁,放到屋子的东边和西边。很快就听到屋子的北角有悉窣的声响。好象有人影,慢慢地来到。有五六步远,就可分辨清她的形状,看衣服,是主人的儿媳,与从前见着的时候没两样。只是举止浮躁,音调轻柔而清脆。李章武下床,迎接拥抱拉手,真诚就象原来一样的高兴。自语道:“到阴间以来,都忘掉了亲戚,只是思念你的心,还象过去一样。”

李章武加倍与她亲热,与别人也没有不一样。只是多次让人看启明星,如果出来,就必须回去,不可久住。每次在交欢的空闲时,就提起恳求邻妇杨氏的事,说:“不是这人,谁能明白我深藏心中的怨恨。”

到了五更,有人告诉应该回去了。她哭泣下床,与李章武挽臂出门,仰望银河,于是呜咽悲伤怨恨。退回屋里,从裙带上解下锦囊,在囊中取出一物赠给他。那颜色深青透红,质地紧硬,象玉且凉,形状象小叶子。李章武不认识。她说:“这就是所说的‘靺鞨宝’,出自昆仑山顶,这也不易得到。我最近在西岳与玉京夫人游玩,看见此物在宝物堆里,爱不释手问她。夫人就赞美宝物一番并把它送给我。说:‘洞天群仙每得到昆仑山顶的一件宝贝,都是很光荣的。’因为你信奉道教,有精确的见解,所以把它进献给你,平素的志愿就是你能把它当成宝贝,这不是人间有的。”

就赠诗道:“河汉已倾斜,神魂欲超越。愿郎更回报,终无从此诀。”

李章武取出一个白玉宝簪子用来酬谢她,并答诗道:“分从幽显隔,岂谓有佳期。宁辞重重别,所叹去何之”

相互站立哭泣良久。她又赠诗道:“昔辞怀后会,今别便终天。新悲与旧恨,千古闲穷泉。”

李章武答道:“后期杳无约,前恨已相寻。别路无行信,何因得寄心。”

衷情地话别完后,她就走向西北角。走了几步,还回头擦泪,说:“李郎不要舍弃我,想着我这九泉之下的人。”

又哽咽站立良久,看天要亮了,急忙奔到角落,立即就不见了。只有幽深遥远的空屋,寒夜里的孤灯忽明忽暗。

李章武急忙整顿行装,将要从下邽回归长安武定堡。下邽郡官和张元宗提着酒请他。酒喝得很畅快时,李章武思念她,于是以当前事物为题材赋诗道:“水不西归月暂圆,令人惆怅古城边。萧条明早分歧路,知更相逢何岁年。”

吟罢,与郡官告别,独自行走了几里地,又抑扬顿挫地诵读起来。忽然听到空中有人赞叹称赏,音调因情景凄凉而悲伤。仔细听之,原是王家儿媳。自语道:“冥府中各有领地,今天在此分别,没有时间再相会了,知道你眷念我,所以冒着被阴间责罚的危险,远道而来相送,你千万要自爱。”

李章武更加感动。

等到了长安,与道友陇西的李助说起这事,还感激她的真诚而赋道:“石沉辽海阔,剑别楚天长。会合知无日,离心满夕阳。”

李章武后来在东平丞相府做事,空闲时叫玉工看他所得的那块宝玉。玉工也知道这玉,但不敢雕刻。后来奉命到大梁去,又召来玉工,粗略能辨认,就根据它的形状,雕成檞叶的形状。奉命到京城,常把此物放在怀里。到了市东街上,偶然看见一个胡僧,忽然靠近马叩头说:“你有宝玉在怀里,请求看一看。”

就领他到安静的地方拿出让他看。僧捧着欣赏一段时间,说:“这是天上极好的宝物,不是人间有的。”

李章武后来到华州,探望馈赠感谢王氏儿媳的邻居杨六娘,至今没有绝断往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