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志怪故事两则(酆都御史,汤公,出自聊斋)

酆都御史

四川酆都县城外有个山洞,深不可测,相传是阎罗天子的衙门。它里面的一切刑具,都是借助人来制造的。脚镣和手铐坏了,就扔在洞口,县令马上用新的替换,过一夜 就不知去向了。有关洞内的供应开支,已经载入官府的报销制度中。

明代有个御史行台华公,巡视酆都时,听到这个传说,不相信是真的,想进洞去破除这个疑惑。人们都说不行,但华公不听。他手持蜡烛进入洞中,让两个衙役在后随从。深入洞内一里多路后,蜡烛突然灭了。华公看了看,台阶宽阔明朗,有大殿十余间,里面并排坐着尊官,身穿袍服手执笏板很庄重,惟独东头空着一个座位。官员们见华公到了,都走下台阶来迎接,笑着问道:“来了吗?分别以后可好啊?。”华公问:“这是什么地方?”尊官说:“这是陰曹地府。”华公惊讶地告退。尊官指着空座位说:“这是您的座位,哪能再回去?”华公更加害怕,一再请求宽容。尊官说:“定数怎么可以逃脱呀!”于是检出一卷簿子给他看,上面记载着:“某月某日,某以肉身归陰。”华公看了,吓得浑身颤抖,像掉入冰水中。念及母老子幼,流下了眼泪。不一会有个穿着金甲的神人,手捧黄色帛书来到。群官拜舞,打开帛书读后,祝贺华公说:“您有回陽间的机会了。”华公惊喜地问原因。尊官说:“刚才接到大帝御诏,要大赦幽冥,可以为您设法折免罪过。”于是为华公指示道路让他出来。几步以外,幽黑如漆,辨认不出道路。华公非常为难。

忽然一位神将气字轩昂地走来,红脸长须,光芒射出数尺以外。华公迎拜并哀求他,神人说:“背诵佛经可以出去。”说毕去了。华公心想,经咒大多不能记忆,只有金刚经还曾稍微学习 过,于是合掌背诵。立刻觉得有一线光明,映照着眼前的路。忽然有遗忘了的句子,眼前立即黑暗;镇静下来思考一会儿,再背诵再显光明,这才出得洞来。而那两个随从的衙役,就不必再问了。

汤公

汤聘是辛丑年的进士。他生病快要死去的时候,忽然觉得下部有一股热气,渐渐向上升,到了腿部,脚就死去,没有了知觉;到了肚子,腿就死了;到了心部,心最难死。这时,汤公觉得凡是小时候的一些事情和早已经忘了的琐事,现在都潮水般在心头一一浮现。如果是一件好事,心中就觉得清静;如果是做了一件坏事,心中就觉得懊恼烦躁,像油烧开了锅,难受得无法形容。还回忆起七八岁时,曾因掏鸟窝而打死过小麻雀,这件事使他心头热血翻滚,一顿饭的工夫才过去。这样直到把平生所作所为翻腾完了,才觉得那股热气一缕一缕穿过喉咙进入脑子,自头顶穿出,腾空而起,像炊烟一般袅袅升向天空。过了几个时辰,魂才脱离躯体而去,自己忘了自己的身子,只感到渺渺茫茫无有归宿,一直飘到郊外的路上。忽然来了一个巨人,高几十丈,低头把他拾起来,放进了袖筒里。汤公进了袖筒,直觉里边人挤人,烦热闷气,难受极了。忽然他想起佛能解除危难,便在袖里呼叫佛号,才叫了三四声,一下就飘出袖外。巨人就又把他拾进袖里。如此拾了三次,巨人便不再拾他了。

汤公独自一人彷徨路边,一时不知向哪里去。又一想,佛在西天,还是向西吧!走了不多时,见路边有一个和尚坐在那里,便向前施礼问路。和尚对他说:“凡是文官的生死册,都由文昌、孔圣人管着,你必须到两处销了名,才能到别处去。”汤公又问他们的住处,和尚指了路,汤公就顺路走去。

不一会儿走到圣庙,见孔圣人朝南坐着,汤公赶快上前跪拜,说明来意。孔圣人说:“你要销名,还得去找帝君。”告诉他去路。汤公就又走。见前面有一宫殿,像是君王住的地方,便俯下身子进去。宫殿上坐着一个神人,像世上传说的帝君模样。汤公向前跪下祈祷。帝君详细查看名册,对汤公说:“你有一颗诚恳正直的心,还可以再活几年。但你尸骨已经腐烂,找菩萨才能使你还魂。”于是叫他赶快去找菩萨。

汤公又按帝君指的路往前走。走到一个地方,见有茂盛的树林,碧绿的修竹,华丽的殿堂。汤公走进大殿,但见正面坐着菩萨,高髻端庄,金光满面。玉瓶里插着杨柳枝。依依低垂,葱翠如烟。汤公肃然叩头,禀告帝君之意。菩萨听了,面带难色。汤公又不断叩头,苦苦哀求。菩萨旁边一位尊者建议说:“请菩萨施大法力,撮土作肉,折柳为骨。”菩萨同意,随即折了一柳枝,又从瓶中倒出一点净水,用净水和成泥,把泥拍附在汤公身上,令仙童把他送回,推着与他的尸体合为一体。于是就听到汤公的棺材中有呻吟声,家人惊讶地聚过来,把汤公搀扶出来,他病已痊愈。计算了一下时间,汤公死去已经七天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