熊氏斩蛇记(疑为今人所作)
转自 零点鬼话
相传明朝年间,有一位河南开封籍的熊姓青年名叫熊清,因品学兼优,考取当年状元,被朝廷委派到江西南昌任知府一职。由于他为官清廉,深受百姓拥戴,但同时也得罪了一些上下级官员,他们联合起来,向朝廷奏本,诬告熊清私放官粮,包庇土匪。其实,私放官粮是为了救济灾民,包庇土匪是他不让那些被迫为盗的灾民坐牢。由于所谓“证据确凿”,被朝廷降罪,发配云南边远地区,在来云南的路上,熊清被官差押着,一路餐风宿露,饥寒交迫,进入云南罗平县境内一个叫平坡的地方,官差害怕被当地土著人杀害,半途返回交差去了。
熊清虽无官差押解,但知道皇命不可违,只好一个人单独向西而行,他进入昆明,听人说越往西走道路越艰险,路上常有盗贼出没,并有豺狼虎豹和当地彝人挡道。熊清为了安全起见,在昆明定善街买了一把剑佩在身上,以防不测。到达碧鸡关丫口,他走累了,坐下来歇息,只见丫口四面青松环抱,杂草丛生,偶尔露出的岩石峥嵘险峻。一股腥臭味随风吹来,熊清感觉此地不可久留,提剑起身准备走。突然,见路中央横着一条碗口粗的黑蛇,那蛇抬头吐信正向他爬来,熊清拔剑而立,企图吓退那蛇,但黑蛇似乎有意向他进攻,口中呼呼作响,不断喷出毒液,熊清虽是文状元,但也习过武,用剑还有两下子,当那蛇靠近时,他猛挥剑向蛇脖子斩去,一剑斩落蛇头,那蛇头落地后怪眼圆睁,毒牙敞露,似乎还想咬人。那无头的蛇身在树丛草地上来回横扫打滚,许多小树被扫倒,但不过几秒钟时间就再也无力挣扎了。
熊清出了一口大气,惊跳的心定下来,又继续向西而行,走啊走,半日后到达澜沧江边,只见那汹涌南去的江水,心中不免打了个冷战,那时没有江桥,也不见渡船,他只好绕远路,从落底河到沙乐,又从沙乐走到旧村(现无量德安村委以东两公里处)。遇到了一位正犁地的老汉,熊清走近老汉施个礼,并问道老人家此处有无人家招长短工。那老汉道:“阿哥从何处来,因何到此?”熊清如实回答了姓李的老汉,老汉道:“原来这位阿哥来自江西,吃了冤枉官司,受了不白之冤,如今这世道,有理说不清,你也不要自悲自怒,有志男儿何处不能安身。如果你不嫌弃,先到我家住几日,今后慢慢想办法”。
熊清在落难之时,遇上这位好心人,心中十分高兴,道:“那就太感谢你老人家了。”说着,老汉解牛收犁,带熊清到家中,并安排老伴和女儿阿玉烧火做饭,还特意杀鸡煮肉打酒。被流放一月多来,熊清才算吃了一餐极有人情味的饱饭,老汉道:“你要不嫌我家贫穷,就住下来吧。”熊清忙屈膝向老汉磕头致谢,熊清在李家尽心尽力,里里外外一把好手,凡事不用老汉操心,过了一年,其家料理得既俭朴,又体面,深受外人的好评。
李老汉夫妇年已半百,只有阿玉一个独生女,他们视如掌上明珠。而且阿玉也人如其名,冰清玉洁,秀丽端庄,但因婚事总是高不成低不就,一直未定。李老汉夫妇虽着急,但也无法可想,此时熊清的到来,并经过一年的考验,在老汉夫妇及阿玉心目中已成为一个合心的女婿(毕竟是状元出身)。老汉夫妇问阿玉:“阿玉啊,你看这个熊清是否合你的意,如果你愿意,我们就跟他说,成就这门好婚事。”阿玉羞答答地道:“但凭阿爹阿妈做主,不知他喜不喜欢我。”老汉夫妇满脸堆笑,叫来熊清,当着阿玉的面问道:“阿哥,我李老汉夫妇一生只养了阿玉这个女儿,自你到我家这一年来,我们看到你真是能屈能伸的大丈夫,成家立业的能手,是不甘心沉落的卧龙,根据阿玉的意愿,我们想招你为婿。不知阿哥是否愿意屈就?”熊清笑道:“这一年来。多亏你们收留了我,否则不知还在哪里流浪,既然你们全家看得起我,并选为女婿,我深表谢意,在此我就谢过岳父岳母,谢阿玉不嫌我这个被朝廷流放的‘罪人’。”阿玉道:“我知道你的罪是为好人得的,为好人得的罪不为罪,在我看来这种罪越重,功德越高,我选中你做丈夫,就是选你的才智和正气。”
阿玉和熊清的婚事确定之后,按照彝族的规矩举行了最隆重的仪式。由于熊清的智慧,阿玉的勤劳,李老汉家逐渐成为殷实人家。光阴似箭,日月如梭,经历十多年的岁月,李老汉夫妇相继故去,熊清夫妇也到半百年纪,膝下有一女二子,长子名继祖,次子名继业,弟兄二人在熊清夫妇的培育下,知书达礼,待人接物宽容豁达。深受当地乡亲的尊重。
时光又过去二十年,熊清夫妇已相继逝世,继祖继业弟兄俩和睦相处,共创家业。其家田地财产又比原先翻了一番,成为当地大户。此后又过若干年代,已到了清朝中期,继业的第十代孙名应富家财已达万贯,各类畜禽包括牛、羊、马、猪、鸡、鸭、鹅,每种都超过千数,当时五村一条河方圆十多里的地方(五村一条河,包括现今无量德安村委所辖的土地和人口),都成为熊家的庄户,现在的无量灵宝山下羊厩房,即是当时熊应富家关羊的地方。
清乾隆二十三年,有一天熊应富家一个长工赶着牛群到灵宝山下放牛,当太阳将落时,他把牛群收拢,正走在回家的路上,突然间,前面的牛群惊慌地乱跑,长工手提着长刀走到前面查看牛群惊慌的原因,只见一条小水桶粗的黑蛇,拦在路中央,那蛇昂首吐信,正向他扑来。长工来不及多想,壮着胆子猛力挥刀向蛇脖子砍去,一刀斩掉蛇头,那蛇身翻滚之处,牛群惨傲直叫,因蛇尾甩打着牛身,被击着的牛既惊恐又疼痛,所以发出惨叫声,那长工提着刀站立在原地被吓呆了,等那蛇身停息蠕动后,他才惊醒过来,被砍下的蛇头哪里去了呢,他在四边草丛中翻找,这时才感觉到头顶上的笋叶帽有点重,他摘下帽子一看,吓得把帽子甩落在地上,原来,蛇头被砍后并未落在地上,而是飞起咬住了长工笋叶帽的顶子,其毒牙已刺透笋叶,要不是有竹焕挡着,他的头顶也将被蛇咬伤。长工拾起草帽,那蛇头仍然紧咬住帽顶不放,为了向主人察明真实情况。他把咬着蛇头的笋叶帽提在手中,赶牛回到庄园。他把遇蛇斩蛇的经过给庄主熊应富及在场的人讲述了一遍,大家都听得心惊肉跳,再看到长工笋叶帽顶上狰狞恐怖的大蛇头,个个惊惶不已。
熊应富及其妻李氏原本就比较迷信的,觉得庄上发生这件怪事,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奇异的预兆,为了弄清此事的吉凶祸福,即刻派人请来当地一位能推会算的老头,把发生斩蛇事件的时间、地点及经过告诉他,那老头按年月日时地点方位掐指推算,摇头大惊道:“哎呀不好!此兆大凶!”应富急问道:“有何祸事?如何攘解?”老头道:“据推测,你家在三年内必有官司和人命之危,要解除此祸,必须舍财免灾,现有的钱财要尽量施舍于穷人,现有的牲畜要在一月内杀光。”熊应富听此言大吃一惊。不敢不信,并决定破财免灾,保护家人安全,于是他即做出安排:首先,免除各村各户的一切债务。并给每家佃户发银十两,无粮的给粮,无钱的给钱,并从第二天起所有长短工和家里有劳动力的人均上山伐木备石,在悬岩顶上做成滚木镭石,准备打杀所有家畜。
十天后,悬岩四方山顶上的滚木镭石全用膝条捆好,把所有牲畜赶到悬岩下山谷中,只听牛角号声一响,守候在山顶的人挥动刀斧,砍断膝条,千万根巨大的滚木,千万个巨大的擂石,一齐向山谷中滚砸下去,似千军万马直扑畜群。山顶上的人们都想,这些畜禽十有八九可能被砸死了,山顶上许多放木石的人和来看热闹的人飞快下到谷底,心想拾几只被砸死的畜禽。
然而,人们下到谷底时惊呆了,那么多滚木镭石竟然没有打死一只鸡一只羊,那些畜禽还个个活蹦乱跳,嬉戏追逐。熊应富夫妇只好让那些帮工及来看热闹的人,各取所需,赶走牛马,牵羊抢鸡。几百畜禽一下午就被瓜分了。
熊应富夫妇回到家中,闷闷不乐,茶饭不思,倒不是舍不得那些畜禽送了人,更主要的是怕更大的灾祸临头,气急之下,一病不起,一月后夫妻双双命归黄泉,只留下一个又聋又哑的儿子,名叫熊阿斗。
熊阿斗因小时生病,成为聋哑之人,但他天生聪明,无论什么事,只要他看一眼就会,家里各种农活样样拿得起,木活、石活、蔑活他样样精通,手艺极好,当时旧村后面有一所文武学堂,学堂内那位先生给二十多个学生教授文化和武术,熊阿斗每天都要跪到学堂门口“听”。
先生讲课教习武艺。五年后,学堂举行考文比武活动,熊阿斗跑到学校对先生比划说,要参加考试,那先生只好笑而不理他,阿斗发起火来,走到先生前,抓住先生的一只脚,把他举过头顶,那些在场的人都大吃一惊,那先生在阿斗手中比划“说”,你好样的,允许你参加考试,阿斗高兴极了,放下先生,后来真的参加了考试。文场考试以“三人行,必有吾师”为题,阿斗虽未进过一天正式学堂,但其文采不输于他人。他以自己如何聪明好学,如何专注他人文才技艺为实例,验证“三人行,必有吾师”的深刻道理,令那些耳聪目明的学生及家长们敬佩不已。那位先生也时常用阿斗的例子教育学生:“人须有志,有志者事竟成,只要肯自学,世上的知识都可以学到。”在比武场上,阿斗骑马射箭箭箭不落空,刀、枪、鞭、锤,样样取得好成绩。
哑巴阿斗文武场上取胜,令先生和学生们惊异不已,一个不会说话,听不清别人言语的哑巴能文会武,真是奇迹。从此,阿斗的名声远播,人们都很敬佩他,他也助人为乐。当阿斗二十三岁时,有许多人给他做媒,介绍某家某家的姑娘,但阿斗心不为所动,因为他喜欢的是外村一位聪明伶俐的李氏姑娘。那李氏姑娘也怪,许多耳聪口明的帅小伙子来说亲,她总是不应,阿斗和媒人一到她家,她就欢喜异常,拿烟倒茶献酒,挑水做饭,忙个不亦乐乎,媒人刚开口。未等其父母答应。姑娘就满口应允,一来,阿斗家虽然有些败落,但瘦死的骆蛇比马大,他家仍是当地一富户;二来哑巴虽不会说话,但脑子灵便,心地善良,不像有钱人家的花花公子,到处寻花问柳;三来,阿斗不会说话,她可以当阿斗的嘴巴,内指挥家务,外调理各种关系,她可以真正成为当家婆,这就是李氏女应允阿斗婚事的极其聪明之处。
阿斗与李氏女成婚时隆重排场不言而喻。婚后,他们十分亲密恩爱,阿斗对家事是大撒手,全不管,有时上山打猎,有时下河摸鱼。
家里大事小事全由妻子安排调理,其家道又逐渐兴旺起来。当地传说熊氏门中两次斩黑蛇,影响了命运。不过人生起落本属正常,其几代人命运大抵如此,也并无更奇特之处!